來到Whistler的第二天,腦中想起、耳朵聽見,我突然覺得Whistler這名字真好聽,心裡還真想改成
這個英文名字,My name is Whistler. Nice to meet you.感覺還挺不賴的。早上,起床頭仍是很昏
沉,肌肉疲憊,差點就想放棄倒頭大睡,為了滑雪,那件振奮人心的事。不知道多久沒有這樣,因為某
種興奮所以不賴床,看到床頭鬧鐘是讓人想說聲耶,好似來到畢業旅行的早晨,在過幾分鐘就可以吃背
包裡的零食,搭上遊覽車。
起了這麼一小早,大約早上八點,我們到飯店的早餐餐廳吃早餐,只不過就是吃個早餐嘛,但實在是太
值得一提了。拿著飯店的早餐券,菜單裡頭的早餐任君挑選,其實不大能理解我自己所選的餐點,因為那
是英文字,指是大概把有寫egg的去掉在看個價錢比較高的,就成為我的最後選擇。我們點的餐點大致都
不一樣,幾乎每樣都有烤馬鈴薯,煎焦的外皮搭配裡頭軟軟的馬鈴薯,是我的最愛,而主餐法式吐司配藍
莓醬,反不受我特別的注意。兩大塊馬鈴薯的淡淡烤焦風味,並不能滿足我,我又和其他團員拿了兩塊,
可能因為馬鈴薯是屬於戰亂時期常見的救濟糧食,並不會受到大家重視,只有我特別喜愛。
帶著微撐的肚子,我們搭著纜車上山滑雪,白皚皚的雪覆蓋在山坡上,從纜車往下看是一個又一個的黑色
小點,正以S型的方式往山坡下移動,我們又來到昨天的新手學習場地,花了一些時間重新找回站在板子上
的感覺,因為前一天疲累在身上的累積,我們已經不能再爬上然後在往下滑,這和泳池的滑水道不同,沒有
排隊的休息時間。躺在雪地上,好藍的的天空鋪上一層淡淡的白粉,望向右邊的纜車,沿著線看去,發現好
像在半山腰的地方有下一站,那裡不是陡峭的雪坡,是我們可以打滾練習的起點。
擺脫雪地登山的夢魘,我們有了纜車的輔助,不在需要靠自己克服位能。但不幸地,好像是在小學的時候,發
現自己站在陽台上對高度的敏感度有比別人好的優勢,搭上高空纜車,雙腳懸空腳纏著滑雪板,滑雪把的重量似
乎放大了十倍,心裡的溫度則是下降了十度。很精準的發現了一件事,每當纜線靠近支撐纜線的竿子時,纜線都
會進入某種層度的興奮,開始震動,我則進入虔誠的信仰,開始禱告。
是一種甜蜜的負荷
人們內心的煎熬總是不會擺在臉上,更何況是相機前。
從半山腰緩緩滑下,沾著白皚雪花的寒帶樹在風景裡倒退,一會兒右,一會兒左,偶爾會遇到停在前頭的障礙,
努力試著閃避,還並不是那麼操控自如,不敢貿然全速前進,深怕跌進樹林或者撞到前方的小孩,外國人的醫療
費可是不敢恭維,也因為沒有全速前進,有時遇到微微的陡坡,就停在半途。為了捕捉這滑雪的隻字片語,就和
出生影帶一樣,是難有的機會,我嘗試拿起iphone 5自我錄影起來,對於iphone 5這是很危險的行為,一不小
心就可能落入雪堆,成為泡水機。在搭懸空纜車時,看見似乎有人受傷被放在雪橇上迅速運送下去。
大概總共搭上纜車三四次,時間也就在遊戲中流逝,很快的來到中午午餐的時間,同樣的我們吃北京樓中式餐點,
下午的行程是玩類似游泳池的滑水道,同樣都有泳圈,不過我們滑得是雪!!!
排好常好長,不過這次排得不是葡式蛋塔了
認真學滑雪的課程也該告一段落,是該換上這種高效率得到情緒上高潮的刺激性活動,用金錢換取短暫娛樂
,第一次我就選似乎是最陡峭的坡道,因為它看起來最不需要排隊,我發現當自己過度憂慮自己是否能承受
這樣的刺激時,我會有更刺激的感受,在第一次過後就逐漸能夠享受遊戲的樂趣。隨著天色在三四點開始暮
沉,氣溫開始下降,加上我們都沒穿雪鞋,襪子薄的腳受潮嚴重,突然覺得這大概是來溫哥華最冷的時候了
吧,突然心中開始期待下雪。
這是在Whistler裡的最後一天,即使心裡很想再繼續玩耍,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學會了把它放在心裡的第二
層裡,那就是回憶。